发布:admin2025-08-03 15:50:16 2811条浏览分类:支持球队展示
徐根宝在中国教练圈里是个另类,他带职业队时在申花掀起“抢逼围”旋风,之后北上执教大连万达,又把南方球队的技术基因移植给北方球员。2000年时徐根宝56岁,身体和精力都没问题,如果想赚钱,完全可以再在职业俱乐部带几年队,他却坚决退下来去崇明岛“垦荒”。
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初,有过一段足球青训的黄金时期,各类官办和民办的足校层出不穷。2002韩日世界杯后中国足球陷入低谷,青训机构逐渐萎缩。俱乐部层面最早也是坚持最好的是鲁能足校;个人层面,生命力较长的,一般就是有专业性和权威性优势的老教练或前球星办的训练营,根宝基地是其中的佼佼者。
与背后有鲁能集团作为强大后盾的鲁能足校相比,根宝基地更多带有个人创业色彩。这期间,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做,找球员,盯训练,找赞助,找老板。其中甘苦,绝非功成名就后人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和轻松。所幸,根宝基地在经济发达、足球理念相对先进的上海,有财力有见识的企业比较多,根宝凭借自己的人脉去化缘也能够得到同情和支持。徐根宝最终能把崇明岛基地办成中国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在他个人独到的信念坚守之外,亦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和徐根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他早一代的名帅高丰文。高丰文1988年带领中国国奥队击败日本,获得汉城奥运会参赛权,当时的意义堪与14年后米卢把国足送进2002韩日世界杯并肩。退出一线后,高丰文跟老伴倾其积蓄,在沈阳办起了“高丰文足球学校”。在为国内多家职业俱乐部输送了一批批梯队球员后,因经营入不敷出而黯然倒闭。
徐根宝的成功很难复制,而高丰文的失败先例,在与他有着相同愿望和轨迹的个人足校创业者中间则几成模板。以高丰文的名气和资源,尚且深陷困境,那些级别更低的前教练和前球员处境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徐根宝高丰文们孤军奋战救不了中国足球
徐根宝的弟子们在上港恒大申花及国足逐渐打出名气,特别是上港终结恒大王朝成为中超新霸主之后,根宝基地从门可罗雀迅速变成宾客盈门。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兴师动众到基地视察,发出期待根宝“再干十年”的惊人一呼。只是十年后根宝84岁了,即便他再带出一支上港,也解决不了中国足球的根本问题。
徐根宝高丰文们需要的是什么呢?需要的是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需要苟局长和省长市长们为他们创造出的适合生存发展的环境土壤,并通过他们的成功吸引更多的足球专业人士和社会资本投入到足球基础领域。这里所说的环境和土壤,不仅仅指物质、资金和人才,更包括意识、法规和舆论。
徐根宝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怎么看小孩的人品?面相有时候也要看的,相由心生。还有,要看家长的人品。家长和小孩有血缘关系,思维和理念更是潜移默化的,家长不灵的小孩更走不远。我在崇明基地打造的第一批球员,他们家长都很放心给我,因为对我信任。现在我面临的困难,就是其他俱乐部挖我墙脚,有的孩子和家长临走了还不讲理。我们本来有合同的,家长拿个被子,拿了一筐馒头到我基地来了,说你放不放我走?所以除了看孩子的人品,也要看家长的人品。”
这段话啥意思?两层。第一是学踢球要先学做人,孩子要学,家长也要学。第二,青训是市场行为,有投入就要有回报,公平交易才能保证这个体系的可持续性。某些俱乐部挖墙脚,严重违背市场规则,对青训事业是极大的损害。根宝基地品牌效应如此之大,仍免不了遭受小队员培养出来后违约“叛逃”、颗粒无收的困扰。而高丰文足校的破产,罪魁祸首也在这儿。
违反公平交易的挖墙脚行为,危害的不仅是根宝基地和高丰文足校这样的个人足球青训营,鲁能足校就曾深受其害。目前已经在国安成为重要轮转球员并入选国足的韦世豪、恒大U23轮转球员唐诗,都是鲁能青训产品,也都是被别人挖墙脚挖走的。鲁能在他们身上付出的心血,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就在不久前的10月22日,鲁能官网声明,要求从今年8月起失联的鲁能足校注册学员阎子冉,限期回俱乐部报到,否则将采取法律措施保障俱乐部权益——这又是一起非典型“叛逃”。
这是徐根宝高丰文们最大的烦恼,也是中国所有足球青训机构面临的困惑。此害不除,再多的徐根宝,也难免变成破产的高丰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