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admin2025-10-24 22:39:20 9858条浏览分类:球迷论坛
北京奥运赛场未能完成自我期许,让董栋品味了荣耀与失落对比之下的苦涩,颁奖礼后他沉入自我剖析。“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这一清醒认知,催生了他在备战伦敦奥运伊始立下的座右铭:“实事求是”。
这4个字在训练中化作利刃。当教练未能察觉细微动作瑕疵时,董栋绝不因“过关”而自欺。他深知,赛场上所有焦虑,都是平日训练未竟之业投下的阴影。四年如一日的“求真务实”,终于在伦敦化为国歌奏响时的泪海翻涌,那是汗水浇灌出的诚实之花。
董栋犀利地指出,赛场调节心态的方法只是工具,最危险的是“连自己都骗过了”!他强调,若平日训练与学习中回避问题、采取“鸵鸟政策”,或仅被动执行教练指令“要我练”,而非主动求索“我要练”,不从自身深挖根源,那么当大考来临,焦虑与底气不足必然重现。
“比赛紧张的点,就是你平时没练到的点”,董栋总结的这条精准的因果链,揭示了成功最朴素的真相。
这堂课,超越了体育范畴,是充满自省力量的“冠军心理课”。董栋通过自身经历阐明,“实事求是”是训练、学习乃至生活的基石,它要求直面问题,因为“所有找客观理由的自我安慰,只会让问题在下次考验中再次爆发”。真正的改变,始于深刻的自我认知与驱动。这种内在驱动力,是运动员在持续挑战与失败中锻造心理韧性的关键。
“关键时刻无人可代你上场。”董栋有感而发,无论是体育竞技还是人生成长,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
“冠军”的转型课:去掉光环的归零心态
奥运金牌的光芒尚未褪去,世界冠军董栋的身份已悄然转变——从聚光灯下的运动员,到培养下一代体育人才的教练员和高校教师。不断“转型”的董栋,始终以清醒的“新手”姿态,向新身份、新领域挑战与思考。
“作为同龄人跟董栋相处了几个小时,感受到他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运动员努力的尊重,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追求卓越,他的积极影响传递了体育与教育结合的无限可能。”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团委负责人郭蓉蓉说。
座谈现场,董栋引用前辈警语:优秀运动员不一定是优秀教练员。他谈到自己在国家队初做教练时,“那是运动员带着你,人家出成绩了,你摘了个瓜。”他坦然将自己定位为教练岗位的“新人”,这份剥离过往荣耀的坦诚,为自己的“转型课”定下了谦卑求实的基调。
作为刚刚入职几个月的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董栋深刻体会到,身份转换带来的全新课题。做运动员时,只需理解并完成动作即可。而成为教练,更多挑战在于如何让不同身体条件、理解层次的运动员都能真正掌握。“过去轻松完成的动作,学员可能反复失败”,这种认知与现实的落差,成为他转型路上必须跨越的沟壑。他意识到,卓越的个人能力并非教学成效的天然保障。
交流现场,董栋的教学姿态成为无声的宣言。当有学生提出“哪场比赛最难忘”这类预设问题时,他直率点破:“这问题是你提前准备的?你有没有真正想问的?”他鼓励学生抛开形式,问出心底的真实困惑。
面对“如何处理运动员与教练矛盾”的敏感议题,董栋给出破题关键——强化主体意识。“学生和运动员自己才是核心,教练、老师、保障团队皆是助你成长的资源”。
董教授如今面对的多为“05”后学生,代沟客观存在,他努力寻找师生的共性:“谁都想发展,谁都想实现自我价值。”他不回避差异,而是以开放姿态鼓励提问与互动,在平等的对话中搭建理解的桥梁,回归“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本质。
从奥运之巅到育人讲台,董栋正以“新手”的谦卑和冠军的沉淀,在身份转换的挑战中,摸索教育的温度与深度,书写体育人传承的新范式。
“现实”的梦想课: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课堂尾声,董栋将人生智慧的一句箴言赠予学子:“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程都在过程中。”他四战奥运的历程恰是最好注脚——正因每届都拼尽全力且心怀更高目标,最终才累积成奥运四朝的传奇履历。
面对当下学生普遍的焦虑心态,董栋直指本质:“人心都是想快速见成效,及时变现,但现实往往背道而驰。”他以饿极之人无法一口气吃完所有食物为喻,强调训练和学习中遵循自然规律、扎实积累的重要性:“随着时间推移,量变到质变,一定会有应得的收获。”
正值高考期间,董栋以自己作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经验特别送上“解压心法”——“考试紧张的点,就是你对结果的执着。但结果是过程决定的,过程走扎实了,自然会有一个对应的结果。”董栋鼓励学子回溯扎实学习的底气,以此缓解临场焦虑。“想想过去这么多年来学习所积累的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积累,没有理由在这时候怀疑自己,所以相信自己,顺其而然。加油!”董栋说道。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霈霈
1.董栋(左)在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梅的陪同下走进校园。
2.下课后,董栋被学生包围得“寸步难行”。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胡续光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